合理使用天然植物性调味香料才会让食物更加美味

通过 | 3月 27, 2022

香料有5000多年的历史,在中世纪时曾价值超过黄金,从11到17世纪开始香料主宰着欧洲人的口味、财富和想像力。

香料原产于印尼的马鲁古群岛,由骆驼摇晃运到地中海去,从印度、阿富汗、伊拉克,经由阿拉伯半岛,横切红海,西接丝绸之路,越过沙漠险山,远达欧洲,单程至少花上两年,香料价格变成原产地的千倍,贵如金银珠宝,是统治阶层的地位象征。

阿拉伯商人在香料贸易中获得最大利益,几乎独占市场,为防泄露香料来源,更向欧洲人瞎编故事,制造神秘色彩:生姜和桂皮从尼罗河直接自天堂浮载而来,由埃及渔夫在洪水中洒网捕获,使得欧洲人一度相信,香料散发的香气从天堂飘到人间。

常见的香料大概有这几种。

一、甘菘
又叫香草、香菘,是一种毛绒绒、黑褐色的根状香料,甘菘气味辛香,近似强烈的松节油气味,具有理气止痛、开郁醒脾的作用,是被用作治疗胸腹胀痛、胃痛呕吐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的一味中药,不过要注意量的把握,一次用量不宜超过5克,否则香气腻人。

二、丁香
又叫公丁香、子丁香,为丁香的花蕾,烹调中常用的是干品,香气浓烈,温肾助阳,温中止吐,尝之有刺舌、麻舌感,其性味辛温,有暖胃、止嗝逆、驱风、镇痛的作用。

三、八角
又叫八角茴香、大茴香、木茴香、大料、八月珠,性辛温、理气止痛,温中散寒,其特点是闻之芳香,尝之微甜,其性味辛、温,有温中开胃,祛寒疗疝的作用。

四、茴香:
又叫小茴香、草茴香、茴香、香丝菜、怀香、野茴香。辛温、理气和胃、祛寒止痛,属香草类草本植物,味食香料,味道甘、香,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,有特异芳香气,在药用方面,其性味辛温,有行气止痛、健胃、散寒的作用。

五、 草果
一种姜科植物草果的果实,其药性温、味辛、胸脘胀闷,有燥湿健脾、祛痰温中、逐寒抗疟疾的作用。草果不得多用,放3~5个较为合适。

六、砂仁
又叫春砂仁、阳春砂仁,是植物阳春砂的成熟果实,尝之涩口,闻之有香味,药性温,味辛,有行气宽中,健胃消食之功,药用于胃腹胀痛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、肠炎、痢疾、胎动不安等症。
七、 三奈
又叫沙姜、山辣,为根状茎。其干制切片,其味芳香,温中散寒、理气止痛,药性温、味辛,能温中化湿、行气止痛。

八、 灵草
又叫灵香草、罗勒、九层塔、香草、香佩兰、鸭头、雀头草、零陵香,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。属多年生草本,有浓烈香气,性味甘平,辛温。

九、排草
又叫排香,香排草,香羊,毛柄珍珠菜,其性味甘平。

十、 白豆蔻
又叫圆豆蔻、百叩、叩仁。口尝之有涩味,因其药性味辛温,故有行气理气,暖胃消食,化湿止吐,解酒毒的作用,因其香味佳,故用量少。

十一、 肉豆蔻
又叫玉果。性味辛温,具有暖脾胃、涩肠、下气的作用,此物不可多用,2-3个即可。

十二、桂皮
又叫肉桂,即桂树之皮,属香木类木本植物。性味辛甘、热,有补元阳、暖脾胃、除积冷、通血脉的功效,主治肾阳虚衰、心腹冷痛、久泻等,油性大,香味浓烈,尝之味辛辣、回味略甜。用量不宜过大。

13 .孜然
又叫阿拉伯小回香、安息茴香,属伞形科植物,孜然芹的种子,果形呈椭圆形,两端细长约5毫米,宽3毫米,淡绿灰色,形同小茴香,使用时注意保存,尽量密封,以免跑味达不到效果.

以上这些日常烹饪常见的调味香料,实际上还有很多特殊的香料,特别是一些特殊的食物烹饪过程,添加后能够起到增色十二分的作用,但很少见,作为家庭烹饪,上面的香料就完全可以了,收藏吧,别用错了,味道就变了。